
10月25日至26日,深汕特别合作区鲘门街道民安村天水宫广场热闹非凡。“车城有约 文荟深汕”2025文化嘉年华暨渔歌新韵创艺市集在此启幕,现场人头攒动、掌声此起彼伏,歌声裹挟着海风,笑声交织着欢语,一场融合传统底蕴与现代潮玩的文化盛宴,在此惊艳绽放。



老物新语:触摸疍家岁月,传承千年渔火
作为本次活动的文化核心展区,“疍家文化时光角”自开放便成为焦点,引得游客纷纷驻足探寻。渔篓、渔灯、蓑衣等承载着岁月痕迹的老物件静静陈列,搭配详实的图文展板,将疍家人 “以海为田、以舟为家” 的生活图景生动还原。

81岁的老疍民李稔亲临现场,以亲身经历讲述疍家人从 “漂泊海上”到“洗脚上岸”的时代变迁,朴实的话语中满是岁月沉淀的故事。展区前观众络绎不绝,不少家庭扶老携幼前来 “打卡”。“这样的展示太接地气了!能让孩子从小了解我们疍家人的根,这份传承太有意义了。” 一位本地居民的感慨,道出了众人的心声。
舌尖传承:非遗美食飘香,点燃消费热潮
美食区无疑是本次活动的“人气王”,尤其是“疍”味美食坊前,长队始终未曾间断。擂茶品尝区人气爆棚,等待体验的市民游客蜿蜒成列;特色小吃“渔民丸”更是圈粉无数——这颗由糯米与红糖精心熬制的甜糯团子,曾是疍家人驱散海上寒意的暖心美味,如今更承载着对团圆平安的美好期许。此外,海富辉大包、海石花、冰豆花等特色风味也备受追捧,多个摊位前都上演着“排队热潮”。



“真没想到咱的传统小吃这么受欢迎!”售卖渔民丸的林阿姨难掩兴奋,“两天下来食材根本不够卖,每天基本两个小时就售罄,这样的活动真是给我们本地商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。”除了传统美食,各类创新茶饮、特色点心摊位也营收亮眼,形成“传统+创新”的多元美食消费矩阵,为本地消费经济注入强劲活力。

海霞渔韵:童声唱响新曲,诉说山海变迁
傍晚时分,夕阳为海面镀上一层金辉,漫天火烧云与波光粼粼的海面交相辉映,为海边舞台铺就天然幕布。此时,鲘门中心小学的孩子们身着疍民传统服饰登场,以清澈纯粹的童声首唱新编疍家渔歌《逐梦海湾》。小演员们手持斗笠、渔网等道具,用稚嫩却真挚的舞姿再现疍家生活场景,瞬间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。


这首新作由深圳技术大学何志铭教授倾力创作,巧妙融合传统渔歌的独特韵律与现代编曲技巧。旋律中,既保留着疍家文化的深厚底蕴,诉说着疍民从海上漂泊到岸上安居的历史变迁,又洋溢着新时代的创新活力。“把传统渔歌带上现代舞台,不仅是对文化的传承,更是对深汕从渔港到车城发展历程的生动诠释。” 带队老师冯惠丽的话语,道出了节目背后的深意。
纸飞笙歌:手抛纸漫天飞舞,点亮深汕夜经济

夜幕降临,活动现场的热度越来越浓。互动游戏区里,蒙眼捞鱼、猜灯谜等传统项目前围满了亲子家庭,欢声笑语此起彼伏;渔家面绘等文化体验摊位前,游客们兴致勃勃地感受手工艺的独特魅力,体验感拉满。来自鲘门卫生院的免费体检项目将实实在在的福利送到村民家门口,深受大家欢迎。


疍家髻围体验摊位前更是人气爆棚,摊位上摆放着多顶色彩艳丽的疍家传统髻围,还有传统疍家服饰可供拍照打卡,大批游客在此驻足。有着30年髻围制作经验的疍家非遗市级传承人苏美娜,一边梳理发饰一边耐心地向游客讲解:“以前疍家女子出海时,都会梳起发髻,再用绣有纹样的布巾围裹,既防风又能固定发型,银饰摇晃起来还能驱吓海鸟,是咱疍家人的‘海上印记’。”


最引人注目的当属贯穿活动全程的“手抛纸”特色互动环节。配合集字打卡活动,吸引了大批市民游客参与,让欢乐氛围持续升级。随着音乐节拍,缤纷彩纸在空中肆意飞舞,与夜市里攒动的人流、摊位上温暖的灯光交相辉映,勾勒出一幅鲜活热闹的深汕秋夜画卷,为当地夜经济注入别样活力。
文旅赋能:谱写“逐梦”新篇,诚邀冬日再会
本次2025文化嘉年华以“文化+消费”的创新模式,既让疍家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光彩,更直接带动了在地经济发展。多位摊主表示,活动期间客流量大幅增长,文创产品、特色小吃等销量节节攀升,真切感受到文旅融合对地方经济的强大拉动效应。


秋意渐浓,海风依旧温柔。这场嘉年华里,灿烂的笑容、动人的歌声与炽热的消费热情,共同镌刻成这个秋天里最温暖的深汕记忆。从昔日的小渔港到如今的汽车城,从“出海捕鱼”到汽车“出海”,深汕正以坚定的文化自信,在新时代的浪潮中谱写着“逐梦”新篇。

这场文化与欢乐的邂逅暂告一段落,但深汕的故事仍在继续,我们相约,下月冬季嘉年华再会!
顺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