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(文/宾语)
聊时局10月29日报道,深秋的皖北,天高云淡。在安徽砀山县、江苏丰县与山东单县交界处的“三省井”文化公园,几位老人坐在石凳上对弈,混杂着皖北、苏北和鲁西南的口音,却聊得热火朝天。那块刻着“同心同德”的巨石,不仅见证着三十多年前三省村民同挖一口井的过往,更见证着今天由安徽省宿州市牵头推动,皖苏鲁豫四省七县携手打破行政壁垒、探索基层治理的崭新篇章。这口看似普通的老井,正如一眼活泉,悄然滋润着省际边界治理这片曾经干涸的土地。井水清冽,映照着过往,更映照着未来。
几省交界处历来是治安与治理的“老大难”。在上报材料与媒体报道中,我们太熟悉这样的描述:这些地方受地理位置特殊、人口流动频繁、经济社会发展差异等因素影响,社情复杂,跨界矛盾纠纷时有发生。行政管辖的边界像一道无形的墙,使得许多问题容易陷入“三不管”或“都想管却难管好”的尴尬境地,一些小事也因协调不畅而可能拖大,演变成长久的隔阂与发展壁垒。
然而,“三省井”周边区域的变化,以及更多来自天南海北的实践,正为我们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和充满希望的答案。在湖北、湖南、重庆三省市交界的来凤县百福司镇河东村,那个“鸡鸣一声三省闻”的地方,“鄂湘渝”边界调解室于2024年9月应运而生。它打破了地域限制,整合三省边区资源,立志让群众“只进一扇门,化解烦心事”。面对一桩棘手的土地权属纠纷,两省镇村两级联合调解委员会十余人不推诿、不拖延,在“场所固定、人随案定”的原则下,甚至引入国土等专业力量,最终“由理入情”,找到了矛盾的平衡点。一位调解员感慨道:“过去调解靠‘人情’,现在靠‘制度’。” 这间调解室,不仅是矛盾的终点站,更化身为和谐的播种机。三地司法所联合普法“赶乡场”,用高亢的土家族三棒鼓唱响民法典知识;他们更将合作拓展至执法领域,甚至共同探索以跨区域协作方式立法守护三县共同的“母亲河”——酉水河。一杯热茶,一句乡音,在这里化解的是隔阂,连接的是人心。
视线转向西北,在陕西陇县新集川镇与甘肃华亭市上关镇、神峪回族乡的交界地带,一种名为“五联共治”的治理模式正悄然运行。组织联通、机制联建、平安联防、信息联享、普法联动,五个“联”字构建起化解省际边界矛盾的坚实框架。三乡镇成立了由党委书记负责的边界联动治理领导小组,签订合作协议,定期召开联席会议。整合力量组建的平安联防小队,在边界、混居区日夜巡逻,不仅化解口角纠纷,更在危急时刻组织救援,防止了安全事故的发生。他们打造联合法律服务驿站,培育“边界法律明白人”,通过联合普法“五进”活动,共同营造着办事依法、遇事找法、解决问题用法、化解矛盾靠法的浓厚氛围。从用电纠纷的快速解决,到婚姻破裂后孩子抚养问题的依法平稳处理,“五联共治”让抽象的协作机制,化为了群众身边可感可及的平安与便利。
这样的探索并非孤例。在冀鲁豫三省交界的大名县,一场始于2019年的变革更为深远。大名县牵头相邻的山东莘县、冠县和河南南乐县,共同签署意见,建立跨省域矛盾纠纷综合化解机制,彻底破除省界壁垒这“一堵墙”。他们密织矛盾化解“一张网”,吸收“四面八方”的合力,在乡镇、村两级建立网格调解微信群。更引人注目的是,他们打造了数字止争的“和事佬”——在全国率先建立起县级跨省域社会矛盾化解数字指挥中心,实现矛盾化解的科学精准与高效普惠。几年来,原来的“三不管”变成了“协同管”,成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。大名县张铁集司法所院内有一棵由老调解员栽下的“三省同根树”,如今已成为这一机制根深叶茂、福泽百姓的生动象征。
在川西的广袤大地上,甘孜州面对与川滇藏青四省共19个县接壤、长达万余公里乡际边界线的复杂局面,围绕“三山一界”(山林、草场、矿藏和边界)资源权属纷争,探索出“三三制”(居民小组15天三次、村社20天三次、乡镇20天三次)调解与“四级终结制(村社、乡镇、县市、州)”的规范程序。从“马背法庭”到“石榴籽调解室”,再到虫草山上飘扬的党旗下建立的流动党支部和帐篷综治站点,政法队伍与群众同吃同住,将法治宣传与服务管理带到最前沿。他们持续深化边界协作,县与县、乡与乡和谐边界协议签订率达100%,并健全分级跟踪回访机制,连续多年实现调解协议履行率100%,全州平安建设满意度测评一直处于全省前列。
就在不久前,苏皖鲁豫四地九市徐州、淮北、菏泽、济宁、连云港、商丘、宿迁、宿州、枣庄的司法部门,共同建立了省际交界地区矛盾纠纷调解协作机制,旨在打造集源头防控、排查梳理、纠纷化解、应急处置于一体的综合治理平台,共同维护交界地区和谐稳定。这标志着跨省协作从点状探索向片区化、网络化推进的趋势日益明显。
回望那口“三省井”,它之所以能“引活”四省七县协作区,其精髓不在于井水本身,而在于围绕它所凝聚的那种“同心同德”的协作精神,以及由此生发出的制度化、常态化、人性化的共建共治共享机制。它告诉我们,省际边界不再是发展的“洼地”和治理的“死角”,而完全可以通过有效的党建引领、机制创新和情感融合,转变为合作的“高地”与和谐的“样板”。
我们期待更多的“三省井”涌现。这期待,并非指望简单地复制一口水井,而是期盼这种打破壁垒、联通人心的智慧与勇气能在更多边界地带生根发芽。期盼更多的联合调解室、平安联防队、数字指挥中心和文化交流公园,能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各个省际交汇处。当省界不再意味着管理的盲区与矛盾的温床,而成为协同发展的纽带与民心相通的桥梁时,受益的将是所有生活于此的百姓,夯实的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层根基。那一口口老井引出的,是基层治理的智慧活水,这活水涓涓成流,终将汇入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与乡村振兴的壮阔江河,滋养出一方又一方更加和美安康的沃土。(作者:宾语)
顺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